場域簡介及活動規劃
你知道季風 monsoon 這個字的字源來自阿拉伯字 mausim ?
其實表示行星尺度上吹拂過臺灣的季風就是從阿拉伯海旅行而來的嗎?
那你又知道西太平洋的 typhoon、大西洋和東北太平洋的 hurricane 以及北印度洋的 cyclonic storm 是指同樣的天氣現象嗎?
從策馬、行舟、航海到飛行,從採集漁獵到殖民擴張再到國家資本主義,從機場跑道設計來看盛行風方向,再到現在能夠精準預測日食月食,古有軍師孔明借東風、蒲福將軍為風力分級,今有「投落送」收集熱帶氣旋的資料,加上地面氣象站、浮標、雷達、衛星這些觀測點,整合同化再分析判讀,得以對不久的未來做出可信賴的天氣預報,左右我們小到何時出門、大到何時放颱風假的種種決定。可以說從古到今人類生活就是「靠天吃飯」!
那麼這些預報所根據的資料又是如何收集的呢?
臺灣南區氣象中心不僅是日治時期最早規劃成立的 5 個測候所之一,更是全國少數以氣候變遷為主軸之環境教育認證設施場所。透過實體展示物件與互動設施,介紹氣象、地震、天文、海象科普知識,而本中心旁的國定古蹟「原台南測候所」亦經過數度整修、活化再利用,對外開放免費參觀,氣象即生活,生活有氣象。「中央氣象局歷史展示」展現了臺灣二甲子以來的氣象歷史脈絡、珍貴氣象文物與文獻以及氣象科技演變過程。
這次將透過專題演講為大家揭開生活氣象和環境議題,並以「實體展示」方式讓大家深入了解氣象事業演進的歷史軌跡。
除此之外,將由專人導覽解說包含氣象、地震、天文、海象展區及國定古蹟「原台南測候所」,同時提供「十八角樓古蹟傳奇」體驗課程,認識「原台南測候所」過去的功能及氣象人員的工作內容,並藉由古蹟DIY及登塔活動了解古蹟之美!
前往場域首頁